送白菜娱乐平台
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:送白菜娱乐平台 > 新闻动态 > 鲁迅谈知识阶级,他们对于社会永不会满意,看到的永远是缺点

鲁迅谈知识阶级,他们对于社会永不会满意,看到的永远是缺点

发布日期:2025-04-15 06:22    点击次数:99

鲁迅眼中的知识阶级是怎么样的呢?

1927年10月鲁迅在上海劳动大学发表了一篇名为《关于知识阶级》的演讲,在这篇演讲中他谈了谈自己对知识阶级的看法,以及对知识阶级的定义,即“真的知识阶级”和“假的知识阶级”之分。

什么是知识阶级?

有的人可能会说就是有知识的人,比如以前的士大夫阶层好歹算是知识阶级,他们懂得很多,有文化,话糙理不糙。但是光有知识就能被纳入到知识阶级中了吗?肯定不能,否则高中以上的学生都能称自己是知识阶级,毕竟他们懂得也很多,天文地理,物理化学都有涉足。

今天对知识阶级的概念已经简单化了,使它出现了一种分化,其基本的解释为接受过专业的教育,在科学文化领域具备一定水平的人。在18~19世纪那个动荡的年代,知识阶层被赋予了一种特殊的语境含义,是指道德感强烈,具有使命感、批判意识,与大众疏离又和体制权力隔绝的人。

展开剩余81%

所以鲁迅在演讲中说道“俄国当革命以前,社会上还欢迎知识阶级。为什么要欢迎呢?因为他确能替平民抱不平,把平民的苦痛告诉大众”,这就是知识阶层的使命感,他们学文化,明事理就是要揭露社会的不公,把自己知道的真相和道理告诉大众,同时也要把大众遭受的不公揭露出来。

但是知识阶层做这些事情是有风险的,什么风险呢?

王小波回答说:知识分子最怕活在不理智的年代。所谓不理智的年代,就是伽利略低头认罪,承认地球不转的年代,也是拉瓦锡上断头台的年代;我认为,知识分子的长处只是会以理服人,假如不讲理,他就没有长处,只有短处,活着没意思,不如死掉。

所以鲁迅讲有知识的人,讲讲柏拉图讲讲苏格拉底是不会有危险的。讲柏拉图可以讲一年,讲苏格拉底可以讲三年,他很可以安安稳稳地活下去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,因此魏晋时期那群名士只好装疯卖傻,成天没事吃五石散,谈玄学,但国事是不能谈的。四川人喜欢喝茶,他们在茶馆里吃茶的时候就喜欢谈论国事,后来蒋介石不准人们谈论国事,于是要求取缔茶馆。

但四川人喜欢喝茶,总不能把茶馆取缔了把劳苦大众的这点喜好都抹杀,于是就在大门口贴莫谈国事四个字,这在老舍的《茶馆》里也有描写。普通民众尚且如此,知识阶层则更是如此,而这就是鲁迅说的“知识和强有力是冲突的,不能并立的。”

这就像苏轼在“乌台诗案”中因为写诗讽刺朝廷,被御史参倒,险些丢了性命。这就是当知识分子的风险,当然当知识分子并不全然是坏事,倘若与“与平民远远地离开”,他自然就能享受“高贵的生活”,好比李白若是安安心心的当他的御用文人,写写诗歌让唐玄宗开心,安史之乱的时候给唐玄宗写檄文,功名利禄他自然是不会少的,最后也不至于落得个穷困潦倒的结局。

所以谈知识分子的使命感,良心每个人都有,只是有的人逐渐湮灭了。但使命感却并不是每个人都有,有的人觉得自己一定要去做什么事,付出性命也在所不惜,但有的人则觉得可做可不做,或者远远离开才好,以免惹火烧身。

因此,在鲁迅看来“真的知识阶级是不顾利害的,如想到种种利害,就是假的,冒充的知识阶级”,什么是假的知识分子呢?今天发表这个意见,明天又发表那种看法,永远的摇摆不定,因为他们谁也不想得罪,但还要保住自己高贵的生活,阔绰的生活。所以在劳苦大众面前他们的意见便这是对的,好的,该做的,但在权势面前的看法又这是不该的,乡巴佬不懂政治和文学。

真的知识阶层——他们对于社会永不会满意的,所感受的永远是痛苦,所看到的永远是缺点,他们预备着将来的牺牲,社会也因为有了他们而热闹,不过他的本身——心身方面总是苦痛的。

所谓的真当然并不是指知识的真假,而是看他是不是决心要去做一件事,有了这个决心,所以预备着将来的牺牲,因此现在才敢做这事,说这话。但对于假的知识分子来说,他们并不决心做事,更谈不上预备将来的牺牲,因此社会有时是满意的,满意的时候自然极好,不满意的时候也只能沉默不语。

真的知识分子对社会永不满意,是要敦促社会时刻进步,因此他好比马车夫要时刻鞭策社会这匹骏马朝前,因他们永不满意,所以总是痛苦的。这自然是说一旦人们对现状感到满意,进而便倦怠,那么社会就开始堕化了。由此而言,这番言论未必不是近乎天真的。

魏晋时期曹操和司马家族采取政治高压,不准名士们发表政治言论,但魏晋名士并不是我们现在口中的知识阶级,他们服务的对象既不是劳苦大众,也不是刘姓江山,而是伦理纲常。因此不管是曹操、李操、刘操或司马、孤独、夏侯上台,他们都是要统统反对的。因为他们名不正言不顺,破坏了规则,而且还不许大家说话。

牺牲掉几个人头以后,他们便不说话了,所以只好吃药喝酒,清谈玄学。当然指望不上魏晋名士去牺牲,他们也不清楚为什么牺牲,在那个年头他们终究会回归到为封建统治者服务的老路上来的。专制控制了一切,免不得还是要和封建统治者合作,但这种合作关系还是要在人家的指挥下展开。

不过真的知识阶层并不好当,口号尽管喊得那么响亮,可真要当牺牲的时候,大多数人都是犯怵的。而且人家还会说你怎么自己不去牺牲,却一心惦记着让别人献出生命。鲁迅的回答倒也挺有意思,他说所以我从来不叫人去牺牲,但也不要再爬进象牙之塔和知识阶级里去了,我以为是最稳当的一条路。

在这一点上他做出了很大的保留,因为自己活着的人没有劝别人去死的权利,对此鲁迅也只好把自己排除在知识阶层和象牙之塔外,言外之意是并不打算把自己看作知识阶层,因还要多活几年奋斗,可又不愿安全地待在象牙之塔里做学问,当艺术家,有些话毕竟还是要说的,既要活着,又要说话,这大概是最稳当的路了。

发布于:天津市
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